网站首页 > 体育产业 >
国际顶级赛事考验中国体育产业底蕴
 来源:  点击数:

   中网、F1、NBA中国赛,是在雅典奥运会结束不足一个月内,中国推出的“三大”国际顶级赛事,巨星姚明与舒马赫风云际会上海滩;萨芬、费雷罗与小威叱咤紫禁城,一场场赛事惊心动魄、扣人心弦。而在赛场外,成功的体育市场商业运作也成为经典,反衬出国内体育产业开发的浮躁与不足。国际赛事来到中国,不仅考验了北京和上海承接世界大赛的能力,还是从硬件到软件,从组织运作到客户服务上,给即将举办奥运会的中国出的一道题目。

    体育产业的奥运会

    从2002年开始,引进国际体育明星到中国,和世界级别的体育产业合作,成就了很多国内体育产业的成功案例。这其中有充分利用品牌优势挣钱的F1、潜心经营市场不求眼前得失的NBA中国赛与首届中国网球公开赛,有的继续投资,有的闷头挣钱。可以说,奥运会后,几大赛事在中国,再次上演了一次体育产业领域的奥运会。

    最费钱的F1,也最会挣钱。这一享有贵族运动称号的赛事,诱惑着上海签订了一个每年承办费用高达3000万美元的合同。加上每年比赛准备费用,8年间上海政府投资近50亿元人民币,这意味着上赛场必须平均每年创收超过6.25亿元,方能为上海方面收回成本。据了解,上海国际赛车场门票销售的总收入为3亿元人民币。根据国际汽联的商业协议,这些收入归举办地所有。按照返佣比例9%计算,再扣除10%的赠送票,这次,上赛场收入囊中的将有2.43亿元。

     除了门票,“上赛场”最大的另外一块收入来自于电视广告经营权。据业内人士透露,中石化耗资两亿多元人民币,获得了F1在中国内地地区3年的独家电视转播冠名权,加上其他的电视广告收入,今年上赛场收入将超过6000万元。另外,上赛场通过电视转播权授权也有些收益,中国农业银行、中国移动等也提供了数百万元的宣传推广赞助费。

    比赛所受到的空前关注也带动了相关产品的销售,一些车队授权的纪念品,更是只能用“卖疯了”来形容。以法拉利车队设立的一个摊点为例,350元一顶的红色舒马赫帽子三天内卖掉1200顶,而518元一件的法拉利T恤则卖掉800件。王先生是上海一家汽销公司的员工,提着两大购物袋的他说:“确实有些贵,但一年才一次,我觉得值得。”

     在“姚明热”疯狂的上海,球迷不惜等待40个小时以求一票。在北京,由于超过5000名球迷聚集在购票点外,迫使有关方面不得不提前9小时卖票,5000张门票以21.75美元到362美元不等告罄。 

    相比之下,中网的商业气息则显得无孔不入。尽管没有官方的赛事冠名商,但是我们从赛场内外的护栏、器械甚至是坐椅靠背上,都能见到8家赛事合作伙伴的身影。在这8家赞助商中,外资企业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,就连很少涉足体育领域的IBM,也在10年之后首次现身。首届中网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邀请到奔驰、IBM、雷达、可口可乐、松下这些国际级赞助商的加盟,称得上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绩。然而对于赛事总监巴西人林肯来说,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。面对中国体育赛事营销逐渐陷入赞助商信任危机的客观现状,林肯希望中网能够为中国体育赛事营销树立一个本土化的范本,“一个能够改变赞助商不良印象的范本”。

    北京艰难打造“城市名片”

    尽管耗资靡费,但F1落户上海,无疑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上海的品牌。上海除了已有的外滩、东方明珠、金茂大厦、浦东以外,现在要加个F1了。如果说上海本身就是中国的王冠城市了,那F1,无疑是这个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。虽然未来的前景还不可知,但F1中国站,已经被视为上海在国际上最高贵的名片。F1在我国的举办,也是国际体坛对中国体育强国地位的又一次肯定。

     即将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的北京,手中又有哪张城市名片可以亮给其他国际都市呢?由北京市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运作的中国网球公开赛,正在艰难地承受这一重任,一个新兴赛事也因此承受着不该有的期望和重托。要想把中网办成为法网、美网、澳网、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之外的第五大网球公开赛,这个目标不能说不远大,可是还有很多路要走,这绝不是某一个奥运会冠军所能承受的重量。多邀请ATP排名前列的人自然重要,但是网球环境才是中网发展的主因。谁希望在人烟稀少的网球场上挥洒汗水呢?谁又愿意在不懂网球的人面前表演呢?由此看来,要把中网打造成北京的一张城市名片,有不小的难度。

     打造城市名片,北京的困难不小,但机遇同样存在。国际奥委会的知名赞助商(柯达公司、可口可乐公司、威士国际组织、斯伦贝谢公司、斯沃琪公司、恒康公司、三星公司、松下公司、通用公司)已为北京奥运会签了约,它们为跻身于这个圈子中已拿出了6000万欧元。

    中国还缺体育经纪人才

    前几年还在抱怨中国体育市场盘子太小的人,如今这话已经说不出口了。体育赞助商的机会,随着中国人对体育赛事越来越迷恋,而剧烈膨胀。据市场调查公司TNSSport最近就雅典奥运会的媒体影响进行的调查表明,“在奥运会17天的时间里,中国电视台专门播放奥运赛事的节目增长了近50%”。TNSSport公司负责人布鲁诺?拉朗德表示,“中国人今年平均每天看奥运赛事电视节目的时间达230分钟,比悉尼奥运会时多出了35分钟。”另外令人鼓舞的一点是,女性占奥运电视观众的40%,而平常看体育节目的女性观众为25%。由此可见,各国际赞助商投资足球运动,各国际知名俱乐部认真研究这个大有前途的市场。 

    当世界都在研究中国体育市场时,中国体育界却存在管理人才、科班出身的经纪人一将难求的局面。有专家分析,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和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,体育营销、评估等体育MBA专业人才的空缺将在1万名以上。专业人士能够造成的运作差距,举个例子就明了,姚明在NBA打球,站在他背后的市场开发机构是由专业经济人才组成的“姚之队”;而在奥运会上大红大紫的刘翔,负责经营开发的是田管中心开发部。

     如此看来,2008年奥运会,为中国留下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历史性的大好机遇,而世界级的国际赛事来到中国,也给了中国体育产业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,未来4年,将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。

 
  • “鸟巢”不只是奥运会的“鸟巢”
  •    
       
    版权所有:河南省体育场馆协会 网址:http://www.hncgxh.com 邮箱:hncgxh@126.com 邮编:450044
    办公室电话:13673997107 办公室传真:0371-63631779 地址:郑州市长兴路38号河南省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东侧
    豫ICP备19024993号-1